企业秋招季,网络平台涌现大量“代考中介”,舞弊竟成了一门生意?

发布日期: 2023-10-23
来源网站:www.163.com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考试, 作弊, 记者, 舞弊, 考场
涉及行业:
涉及职业:青年学生/职校/实习生
地点:

相关议题:考试, 私人职业介绍所/劳务中介, 就业, 招聘

  • 企业秋招季,出现大量“代考中介”,通过舞弊帮助考生竞争岗位。
  • “助考中介”利用各种手段帮助考生作弊,包括提供答案、指导作弊方法等。
  • 代考中介通过与考生和代笔者的联系,组织作弊活动,如拍摄试卷、传递答案等。
  • 代考中介的业务范围不仅限于企业秋招,还包括大学期中、期末考试等。
  • 代考中介利用市场不透明和答案制作难度的差异,定价差异很大,有的中介利用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大规模销售。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摘要:部分秋招考生忙着联系“助考中介”,试图通过舞弊的手段竞争岗位。

正值一年一度企业秋招旺季,应届毕业生忙活了起来:绝大部分人忙着提升自我以便找到心仪工作,可有一些所谓的“助考中介”也忙碌起来,他们号称可以通过舞弊的手段来竞争岗位。

所谓“助考中介”,就是在考生与代笔者之间牵线搭桥,利用一些“手段”助力考生作弊得到高分。这样的帖子,在闲鱼、淘宝等网购软件上并不少见,月销量也十分可观。

按理说,企业秋招笔试有着较为严格的考核、选拔机制,助考中介究竟如何从中“钻空子”,引导学生完成作弊?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考场舞弊“套路”多

记者随机点入一家网店,还没等询问详情,对方便发来一个微信号,让记者添加这名“助考中介”咨询具体情况。点进这名中介的朋友圈,可以看到承接的具体考试类型、“助考”广告等相关截图。记者留意到,除了企业秋招外,对方还承接雅思、留学生考试等不同的“代考”业务。

△打开购物软件,搜索关键词后,立刻找到不少“助考”商家。

记者以某银行为例,向其咨询代考价格,对方报价160元,并要求先预付全款。至于如何操作,则称付款后会有详细说明。而另一家标价8.8元的“企业代考”的商家问明招聘企业后,直接给出800元的价格,并称可远程代做,“高分进面”。

这些代考中介究竟是如何操作的?从事相关业务的竺先生(化名)向记者透露了内情:“中介负责与考生、代笔者初期联络,谈妥后,预付了全款的考生会被拉入一个群组,里面有数名代笔者待命。”他以某银行的秋招举例,该银行笔试阶段总共设计了3套试卷,分别对应3个不同岗位。同岗位试卷题目相同,题序不同。因此,中介往往会找10个人参加考试,分别拍摄3套考卷,并将考卷照片发进代笔群。场外的多名代笔者分别完成试卷的不同部分,再将答案拍照,发在相应岗位的各个考生群中,让考生根据自己的题目顺序对应抄写。

不过,记者从部分求职者口中了解到,为了维持考试秩序,部分企业笔试会要求考生在家中设置单机位、双机位的直播监控,考生又如何躲开监控呢?中介也会“贴心”地提供说明书,罗列了经过几十场考试总结出的作弊经验,包括如何调整电脑的高度、角度、位置等。“手机只要放在盲区就行,可以把电脑垫高一点,这样一机位摄像头对准的就是你的头部,你的手可以自由活动。二机位摄像头放身体右后方45度,作弊手机放在左手旁边,穿个大褂子,拉开拉链,用身体遮挡一下。”列举完这些“考场贴士”后,中介还会建议考生多加练习。

△“助考中介”发给考生的操作说明。

代考生意门类广

更令人咋舌的是,除了秋招,类似的代考生意也敲开了大学校园的门。在中介们发布的宣传语中,“期末考带你飞”等屡见不鲜。记者联系了好几名代考中介,均称可承接大学期中、期末考试,价格在80元至800元不等。

△“助考”商家提供不同类型的考试舞弊业务。

不过,中介也并非来者不拒。记者联系了一名中介,对方询问了记者要代考的科目后,给出400元一科的价格。但随后的沟通中,听闻是线下纸质考试,对方连称“没办法”。有的中介干脆“丑话说在前面”,付款前就告知“需要你自己把手机带进考场”,待收到钱款后,还会教学一些应对的“手段”。比如,针对有监考老师的考场,中介会向考生提供偷拍卷子的方法;针对考场内的信号屏蔽仪,中介会指导选择座位、选择网络形式的技巧。“如果考场门口查手机很严格怎么办?”面对记者的质疑,好几名中介均回复无能为力,不过他们强调,在答案本身的正确率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如果因考生自己的原因未成功带入手机,将不予退款。

△中介告诉记者,想要完成舞弊,必须将手机成功带入考场。

△“助考中介”发给考生的拍题说明。

“找上我的很多都是‘回头客’。”竺先生告诉记者,根据客户资源的多少,中介亦有大小之分,有的大中介利用丰富的人脉资源组建微信群,群内往往有数百名中介。大中介采用薄利多销的模式,以10至80元不等的价格贩卖秋招考试答案给小中介,几名小中介往往会合资购买一份答案,再以几十至上千元不等的价格卖给不同考生。竺先生解释道:“之所以定价差异如此巨大,一方面是由于答案制作难度不同,另一方面,是市场不透明所致。”在一些热门企业岗位的考试中,售卖一份答案可谓一本万利。

竺先生介绍,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哪怕考生从同一代笔者那里抄来一样的错误答案,投入茫茫试卷海洋中,也不易被发现,这也助长了作弊者的胆量。而且,不少中介为了躲避法律上的监管,往往都是“打一枪换一炮”,接单后购买一个新的社交账号,考试结束后再删除该号。

“剑走偏锋”不可取

针对考试作弊,我国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指出,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尽管企业招聘考试通常并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指出,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以外的其他考试中,组织作弊,为他人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或者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符合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等犯罪构成要件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面对试图“走捷径”的考生,有招聘方多次强调,杜绝任何作弊行为。如若发现考场作弊,将“取消该场考试成绩”“取消相应求职者录用资格”,求职过程中的一切努力也将“竹篮打水一场空”。即便有侥幸者混入面试阶段,依然需要依靠自身实力获取工作机会。况且,在此过程中,还有可能存在个人信息、资金账户泄露等风险,得不偿失。因此,在求职的竞技场上,与其“剑走偏锋”寻找“助考”的不法手段,不如将时间花在自我能力的提升上。

与此同时,平台也应及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提高商家准入门槛、加强业务资质审查,杜绝此类信息在平台的进一步传播,一旦发现商家有不法行为,也应立即处罚并上报;相关企业、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作弊行为的打击力度。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向我们反映求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