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育儿难 学者吁降低家庭团聚成本|教育观察

发布日期: 2025-10-01
来源网站:www.caixin.com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分析或评论
关键词:外卖骑手, 成本, 家庭, 子女, 骑手, 育儿, 女性
涉及行业:外卖, 服务业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北京市

相关议题:就业, 人口移动/流动

  • 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34sXbhDF](https://a.caixin.com/34sXbhDF)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 外卖骑手大多为流动人口,工作地点选择与家庭需求密切相关,有子女的骑手更倾向于在离家较近的地区就业,以便兼顾家庭照料。
  • 城市规模越大,外卖骑手与子女共同居住的比例越低,子女随迁难度增加,主要受高生活成本、住房紧张和教育政策限制影响。
  • 有配偶的外卖骑手更容易实现子女随迁,无配偶骑手在育儿方面面临更大压力,尤其在一线城市,存在“家庭支持”和“城市环境”双重不利因素。
  • 女性外卖骑手承担的家庭照料压力更大,子女随迁和本地共同居住比例均高于男性,且育儿参与度更高。
  • 随迁子女的教养模式更积极,研究建议公共政策应关注外卖骑手的家庭需求,降低其家庭团聚和子女教育的实际障碍。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34sXbhDF](https://a.caixin.com/34sXbhDF)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财新网】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是数字经济浪潮中“赶潮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来自于农村的流动人口。近年来,随着这一群体的不断壮大,其职业现状、工作模式、权益保障、未来发展趋势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对于他们的家庭生活,特别是家庭生育与照料和子女教养等议题的研究较为少见。外卖骑手的高流动性,使得其子女也面临随迁还是留守的难题。

近日,由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流动儿童教育蓝皮书(2023-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蓝皮书》披露了题为《外卖骑手的子女随迁情况和育儿参与分析》的调查研究。该研究显示,外卖骑手的就业城市、婚育状况以及性别,对子女是否随迁及外卖骑手育儿参与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该研究有效样本数为42700份,其中有子女骑手的有效样本为19717份,其他骑手的有效样本为22983份。

研究表明,相较于其他外卖骑手,有子女的外卖骑手在诸多关键维度上呈现显著差异。从积极角度来看,外卖配送这一灵活的就业方式,为承担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负担的劳动人口,提供了有效平衡二者的可能。

大部分骑手是跨区域流动,有子女的骑手更倾向于选择离家近的地区就业。其中,2/5的骑手跨省流动,接近2/5的骑手流动范围属于省内跨区县流动,只有1/5的骑手是在户籍所在地的区县内就业。

外卖骑手流入城市的规模,对子女的居住状态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外卖骑手与子女在本地同住以及子女随迁的比例逐渐降低,子女留守的比例逐渐增加。从普通城市到一线城市,外卖骑手与子女本地居住的比例从18.53%降至6.53%,子女随迁的比例从32.61%下降至25.47%。

研究分析指出,大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如房租、物价等给外卖骑手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复杂的居住环境,如住房资源紧张、居住分散等问题,增加了生活的不稳定因素;而相对严苛的教育政策,使得外卖骑手子女在大城市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困难重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大幅提高了外卖骑手携子女共同生活的难度。

骑手的婚姻状态对其子女随迁还是留守也有关键影响。对于有配偶的外卖骑手而言,家庭结构相对完整,夫妻双方在子女抚养和家庭事务上能够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因此携带子女外出务工的比例(33.24%)显著高于无配偶的骑手(19.26%)。

在有子女的外卖骑手群体中,身处一线城市且无配偶的外卖骑手的育儿状况可能处于“双重劣势”——一方面,无配偶的外卖骑手因缺乏配有的支持和辅助,其子女留守的概率更高,另一方面,一线城市的高生活成本、激烈竞争环境以及复杂的教育政策,进一步加剧了无配偶外卖骑手在育儿方面的困境。研究认为,“双重劣势”的存在,极有可能导致弱势的延续和加剧,形成代际传递的潜在风险。

外卖骑手就业门槛低,为女性兼顾就业和家庭提供了可能性。近年来,女性外卖骑手数量显著增长。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女性骑手从51.7万人增至70.1万人,增幅达35.6%,增速远超同期骑手总数19.3%的增速。

前述研究显示,女性骑手育有子女的比例超75%,显著高于男性,且有子女的女性骑手子女数量均值更大。这说明,相较于男性外卖骑手,女性外卖骑手的家庭照料压力更大。

研究还显示,子女的居住状态与外卖骑手性别存在密切关系。具体而言,女性外卖骑手中,有26.52%的人与子女共同居住在本地,有42.15%的人携带子女从事骑手职业。男性外卖骑手两项数据分别为13.57%和30.24%。在育儿参与度方面,女性骑手参与育儿比例和陪伴程度量化评估也均高于男性。这表明,尽管外卖配送工作具有高强度与不确定性特点,但女骑手在承担家庭育儿责任方面仍展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投入度。

数据显示,相较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的教养模式更为积极。为此,《蓝皮书》主编、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韩嘉玲指出,公共政策和社会认知需要实现一次根本性的转向——从将骑手视为孤立的“个体劳动者”,转变为将其看作“有家庭负担的劳动者”。她建议,大城市在制定住房、教育等公共服务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这类群体的家庭化需求,对保障性住房、积分入学等政策予以适当倾斜,切实降低他们的家庭团聚成本。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则呼吁:“流动人口不是城市的‘负担’,而是发展的‘动力’。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住房、社保等,不是特殊的‘优待’,而是作为公民和劳动者应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他特别强调,政府应率先破除壁垒,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社会组织应发挥桥梁作用,共同构建支持流动人口家庭发展的生态系统。”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