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欠薪海外劳工受害,就业艰难保险入不敷出|工劳小报
来源网站:feed.laborinfocn7.com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配送员, 就业, 欠薪, 失业保险, 法院, 中国, 基因, 骑手, 工资
涉及行业:外卖, 服务业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浙江省
相关议题:派遣劳动/外包工作, 工资报酬, 工作时间, 拖欠工资, 压迫行为, 就业, 工人运动/行动, 就业歧视, 工伤/职业病, 失业, 海外中国工人
- 多家中国国企在海外工程项目中长期拖欠工人工资,工人罢工维权时常面临威胁和信息封锁,工资拖欠时间普遍达数月甚至半年。
- 制造业工人常因超长工时、病假受限等问题被迫带病工作,个别工人因难以承受压力而发生极端事件,企业对工人诉求缺乏回应。
- 外包和劳务派遣用工中,岗前培训和安全保障缺失导致工伤事故,责任主体往往规避刑事责任,受害工人及家属维权困难。
- 部分企业在招聘中提出歧视性或过度服从性要求,如要求员工“经历社会毒打”“放弃考研”,反映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
- 失业保险基金连续多月支出大于收入,主要原因包括就业压力大、政策倾向企业减负,导致失业劳动者保障能力减弱。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编者按
本期新闻将继续按照细化分类呈现,文末「工劳推荐」推介优质平台、深度文章、报告等,读者可根据兴趣点击阅读。本期推荐部分不仅有上期“山姆派送员”新闻相关的系列文章,还推荐了展现女骑手生活的《跑外卖》一书。
11月寒意渐浓,不仅体现在气象上,也体现在劳动领域。海外劳工的困境并非近日刚刚形成,但随着国内经济的凋敝,对劳动保障的破坏终究是连同劳动一起,越来越多地出口到了海外。就国内而言,从一些新闻里能够见到某种趋势:打工人的常态工作环境正越来越恶劣,以至于从常识的边框溢出,又撑大了这个边框。譬如山西某酒店招聘要求的“经受过社会毒打”,几乎可以作为一种概括,用来容纳基因歧视等各种类型的歧视、过分细致的劳动规范、强制要求的权利让渡等等。“打”依旧,“毒”却愈发厉害。失业保险的收不抵支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劳资力量对比的失衡,久治不愈的失业问题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议价能力,而经济下行时期政策为保收入更倾斜资方,使倾向优化劳动环境的声音更难发挥实效。
以下为各行业的劳动者新闻简讯。
01
工厂工地
中国企业出海欠薪引发工人罢工
11月5日,一段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罢工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显示,山西建投拖欠中国工人三个月工资,工人集体罢工堵路维权。据悉,中国国企在14个国家的海外工程普遍存在工资拖欠问题,涉及中铁、中建、中电建、中石油等“一带一路”核心企业,欠薪时间从数月到半年不等。“一带一路”曾被中国政府视为国家战略,但近年来多个海外工程烂尾或停滞,意大利、菲律宾等国相继退出合作。海外中国工人则成为受害者,既拿不到工资,又被限制发声,一旦维权便面临威胁和强制删帖。
温州鞋厂工人被迫带病上班,不堪重负跳楼身亡
11月3日,浙江温州中国鞋都产业园区三期,一名雅朵鞋业有限公司的工人从六楼跳下身亡。据死者家属透露,其长期患病却难以获准请假,工厂要求带病工作或自费请人替班。事发后家属连续三日在厂门口讨说法,但企业拒绝沟通与赔偿。此事引发工人群体广泛关注,揭露了温州乃至全国制造业中普遍存在的超长工时、休息极少、病假受限等问题。其他工人也指出,类似现象严重且常被忽视。
02
生活服务业
一小时上岗无培训,北京商场外包保洁员误操作致同事身亡
11月初,有报道称,在北京石景山区大悦城商场内,一名新入职保洁员在操作清洁车时,误将同事撞入电梯井,导致其当场死亡。据悉,该保洁员系劳务派遣,于5月1日7时到公司应聘,8时即上岗作业,无岗前培训和特种车辆驾驶资质。经协商,商场向死者家属赔偿140万元,该保洁员个人赔偿8万元,但却因涉嫌刑事犯罪被提起公诉,且可能因“没有救治被撞同事”而影响量刑。商场与劳务公司严重的不规范用工是事故的根源,却从刑事责任中隐身。
山西一酒店招聘前台,要求“缺钱、抗压抗骂”
11月上旬,山西省喜芮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一则酒店前台招聘信息引发争议。在招聘网站上,该酒店的前台任职要求第一条为“经历过社会毒打,知道找工作不容易,缺钱,抗压抗骂”,并括号强调“重中之重,看清楚再聊”。此举可见企业对服从性的刻意要求,依托于当今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的普遍弱势,这种要求愈发明目张胆。
专送骑手因未缴社保而生病无法报销,公司赔偿31.4万余元
11月10日,外卖骑手白某起诉公司未缴社保致其生病无法报销一案获二审判决:法院维持原判,认定公司与白某存在劳动关系,需赔偿白某医保报销额31.4万余元。白某虽与湖北某公司签订外卖配送协议,但法院认定实际用工主体是常州另一公司:白某接受该公司管理,薪资结构、工资发放等均表明事实用工关系,名义合同无法规避用工责任。
03
交通运输
江苏一快递员因送错快递遇害
11月13日,有报道称,苏州一30岁邮政快递员小李于10月17日晚间派件过程中不幸遇害。事发时,小李将一件快递误投至收件地址附近,发现后多次致电收件人试图说明情况并沟通处理方式。收件人知情后,情绪激动赶到现场,双方发生口角。争执中,收件人丈夫突然持刀行凶,快递员经抢救无效当场宣告死亡。小李系中国邮政正式雇员,负责苏州某片区配送工作。家属表示目前正与当地邮政网点沟通善后事宜,警方尚未公布更多信息。
04
白领
河北一女子被告知无法在京退休,将社保中心告上法庭并败诉
11月5日,河北一女子收到维持原判的二审判决书,这意味着她仍无法在北京退休。据悉,该女士于2001年被“无限期放假”后进京打工,2009年起在京缴纳养老保险,并于2021年按朝阳社保中心指引办理转移,准备在京退休,2024年却被告知不符合在京退休条件。一审法院认定,朝阳社保中心于2021年为给她建立正式账户而非临时账户属违规行为,故其在京退休资格无效,绝口不提社保中心应为此付出何种补偿。而该女子在完成社保转移后,无论在京还是在原籍地均不可退休,进退维谷。这种特殊情况,也同当初国企改制留下的政策混乱密不可分,只不过代价压在了劳动者的人生上。
江苏昆山某公司要求入职者签署“放弃考研承诺书”
11月初,网传“江苏昆山某公司招聘要求入职者签署‘放弃考研承诺书’”。随后,苏州市网联辟谣平台回应:涉事岗位并非昆山企业,企业在外省,但“放弃考研承诺书”的说法确有其事。公司负责人称此前曾遇到员工“入职培养数月后开学离岗”,因此在招聘中加注“需签承诺书”,目前该岗位在平台已被举报下线。
05
教育医疗
厦门幼师因“地贫”基因遭解聘涉嫌基因歧视,当事人将继续申诉
10月31日,厦门幼师被举报携带“地贫”基因遭解聘申诉结果公布,人社局维持解聘决定。自2024年8月以来,该幼师一直被举报“患有地中海贫血、隐瞒病史”,因此于2025年6月被幼儿园解聘。然而,当事人虽在产检中被查出为β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但入职前的3次体检均显示不贫血、体检合格。11月中旬,公务员体检标准调整,明确地贫基因携带者若血红蛋白高于90g/L,可视为合格。得知标准调整后,当事人再次向人社局提出继续申诉。此前,厦门亦有多名女性因产检查出“地贫”基因被拒聘。
四川一私立学校拖欠教师工资,挪用数千万学费填补房地产亏损
11月初,四川岳池县师达实验学校被曝长期拖欠工资、仅缴纳1个月社保且未缴纳公积金。该校隶属某房地产集团,其房地产项目出现巨额亏损,自2024年以来,集团不仅持续拖欠教职工薪酬,还将秋季学期收取的数千万学费挪用填补房地产贷款账目。尽管教师多次仲裁、起诉维权,省教育厅亦介入沟通,但教职工工资仍遭拖欠。当地教育局亦表示,由于该学校为企业投资的民办学校,教育局干预作用有限。
06
政策法规
失业保险再度入不敷出
11月初,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9月,全国失业保险支出218.1亿元,同比增18.99%,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幅;前9月支出1546亿元,已两次“收不抵支”。类似缺口在2019—2021年、2022年下半年就多次出现。一边是就业承压下申领增加,另一边是人社部长期降费率、稳岗返还、为企业减负,导致基金收入和结余被削薄。当失业险更多被用来托底企业,而不是托底失业劳动者时,最后被逼着让步的依然是被制度性忽视的打工人。
工劳推荐
1. 劳动抗议的社会化:华南地区联盟构建的新形式 | 中国劳动趋势
Hui Xu 和 Stefan Schmalz 聚焦 2014 年广州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环卫工人罢工的案例,总览性地概括了事件发生时期的背景,包括不同形式的 NGO 与其他公民社会参与者和劳工所构建的联盟是如何在中国,尤其是广东,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下进行活动,以细致和具有逻辑性的个案深度研究为主体,展现了各方参与者的行动对于事件本身,和身处其中的劳动者们的影响,以及提出了这种联盟构建的局限性。
2. “能动司法”:中国法院对工人集体行动的司法瓦解 | 中国劳动趋势
随着中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法院逐渐成为劳资纠纷的重要解决渠道。本文以广东东莞地区法院为案例,分析法院在处理劳资冲突中的双重角色与行动策略。一方面,法院遵循法律专业主义,依法裁决,为工人争取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优先目标,努力避免集体抗议和群体事件的发生。为兼顾这两个目标,法院采取了一系列独特实践,如与地方政府、公安等部门协作,在集体抗议现场派驻法官进行“司法外介入”,以及在司法程序中将集体争议案件拆分为个体案件处理。通过这种“个体化”策略,法院有效瓦解了工人的集体行动力量。总体来看,法院在劳资纠纷中扮演了既调解、又管控的复杂角色,体现出法律专业性与政治稳定需求之间的张力。
3. 赋权还是约束?新兴的权益代表机制如何影响中国南方的工人集体行动 | 中国劳动趋势
2010年南海本田罢工引发珠三角工潮,工人要求涨薪500元,抗争迅速在本田供应链企业间蔓延,并取得成功,促使官方工会罕见地站在工人一边。罢工推动广东启动工会改革,包括工会选举、集体谈判制度与工会间交流机制。作者通过对本田系供应商的访谈调查发现,工会改革形式上引入了集体谈判,但实质上遏制了工人的自发组织力:基层工人无法当选工会代表,诉求被规定时限;工人提出的“激进”要求被上级工会以不理性为由驳回。改革后,谈判不再能实现如2010年那样的涨薪成果,也未推动工会民主化。作者指出,这非广东一地的问题,西方工会体系中的集体谈判同样存在压制工人自主行动的倾向。与其寄希望于体制内改革,不如讨论如何在制度之外保留工人集体行动的经验与力量,让罢工从偶发走向常态,实现跨行业合作与交流。
4. 意料之外的勇气:处在车间民主与专制夹缝间的武汉产业工人(1984-1985) | 中国劳动趋势
本文通过聚焦80年代中国,以及该时期下看似处于两项矛盾改革的武汉,为我们展现了不仅是“社会主义对工人做了什么”,更是“工人对社会主义做了什么”。译者认为本文对未来中国劳动者和劳工行动者的重要启发即是:我们要尽量避免在纯粹形而上的政治学或者法理层面去理解国家的政策或者相关举措,而是必须看到这种现实的政治行为在现实中具体采取了怎样的形式。辨析其中的矛盾之处并做出回应与反抗,有时候即意味着“意料之外”的行动空间和运动机会。
5.医学生为毕业证进厂拧螺丝 | 极昼工作室
作者跟随几位云南商务职业学院等医学职校生的经历,讲述他们在招生宣传中被许诺“高薪口腔护理”,却在校内遭遇粗糙教学、买证圈钱,寒暑假被以“勤工俭学”之名多次输送到电子厂、空调厂拧螺丝、搬货,不仅工时超长、而且工厂管理粗暴、工资也被层层盘剥。文章提到中介与学校签“输送协议”的利益链,以及学生即便拿到文凭,也因专业不对口、资质受限,找不到医疗相关的岗位,只能回流水线打工,把几万学费和青春都变成“付费打螺丝”。
6.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 荐书
女性骑手王晚在跑外卖间隙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此书。在这个高度男性化的行业中,女骑手不仅面临着与男性骑手一样的制度困境,也经历着更多挑战:男顾客默认骑手为男性,只穿内裤开门;淋雨送单、过度劳累导致经期紊乱;不断被劝说转行;遭遇性骚扰……这些鲜活的经验,为理解骑手的劳动处境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性别维度。
7.山姆外卖员为何超载? | 系列文章
自10月中旬网友发文质疑山姆配送员超载以来,多家媒体跟进报道了山姆的配送方式。《狂奔的山姆,超载的骑手》介绍了山姆“极速达”的仓储和分包机制。在分包体系下,配送员工资按照单量计算,重量补贴实际极少甚至没有,配送员只有接更多单才能获得更高收入。极昼工作室报道了中年山姆配送员,他们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失业人士,在“超载”之外,极速达商品范围的不合理扩充、配送时间的压缩、与小区安保的冲突等,构成了他们的劳动日常。我在Sam送外卖则提出,因为外卖时效性质、城市交通等原因,“使用三轮车或四轮车送货”属“头痛医脚”,改变机制才是解决之道。
本期小报周期(2025/11/1 - 2025/11/15)
撰稿:ibrida、水泥、汤圆
编辑:马乙己
校对:Gren
在最后
以上是第73期工劳小报新闻刊的内容。我们正在探索将日常的工人资讯定期整理为 Newsletter,希望你可以来信([email protected])提出建议或加入成为志愿者,同时也请你多多分享给墙内的朋友们。点击下方按钮可以订阅和阅读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