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在场丨顶级冰雕师:高薪背后的冰火两重天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在场OnSite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冰雕, 高薪, 冰雪, 日薪, 雕刻, 新浪
涉及行业:体育休闲/文化娱乐, 服务业
涉及职业:
地点: 黑龙江省
相关议题:工资报酬, 工作时间
- 冰雕师的收入与其技术水平和承包能力紧密相关,日薪范围从几百元到两万元不等,但大部分冰雕师的日薪在1000到3000元之间。
- 冰雕行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冬季,高达90%的收入来自这一季节,而全年从事冰雕工作对身体有较大损伤。
- 冰雕师面临的工作环境极为恶劣,需要长时间在户外低温下工作,且有时需要连续工作超过18小时。
- 冰雕师在工作中不仅要克服严寒,还需面对身体受损的风险,如风湿关节病和胃病等。
- 冰雕行业内部存在多种工种,从采冰到雕刻,每个环节都需要特定的技能和经验,体现了这一行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新浪新闻出品
自去年爆火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今年热度更上一层。
冰雪辽宁舰、超级冰滑梯等出圈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参观。哈尔滨学校竞相开设冰雪雕塑专业或相关课程,冰雕师这个职业,也越来越受关注。
网传“冰雕师日薪3500元,还招不到人”,那么真实情况如何?
日前,《新浪新闻在场》和冰雪辽宁舰主创冰雕师陈荣欣聊了聊,在他看来,哈尔滨爆火之后更多人看到冰雕行业是好事,大部分冰雕师日薪在1000-3000元,这个行业不藏假,手艺好的冰雕师日薪能达到5000-7000元,专家级别的顶尖冰雕师日薪可达一两万。但得抗冻,有90%的收入集中在冬季,一年四季都冰雕的话对身体伤害很大,如果冰雕师只会冰雕,可能会比较尴尬。以下是对话内容(经过编辑)。
新浪新闻在场:冰雕师收入“日薪三千五”,是真的吗?
陈荣欣:根据不同水平,什么价格都有。
一个会画稿、会简单使用工具,刚入行具备美术功底的学生,每天能拿到200-500元的补助;
能独立雕刻花鸟鱼虫等简单作品时,日薪涨到600-800元;
能独立雕刻人物、大型作品的,算成熟冰雕师了,能独立拿活,日薪就过了 1000 元大关,在1000-1500元;
如果是技术好手,雕刻的人物很精美、花鸟鱼虫很灵动,日薪来到2000-3000元;
要是还有创作和承包能力,日薪5000-7000元;
具备统筹规划能力的,手下能组织几十人队伍,调的动冰建队伍、采冰队伍、雕刻队伍、油锯手团队,承接大型工程项目还能做自媒体宣发,日薪可能会达到8000-1万元;
顶尖的冰雕师,日薪能达到15000~2万元,但这种人很少,一般是行业专家或评委。
目前冰雕行业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比较尴尬,很多冰雕师还停留在日薪1000~3000元,年头长一些的从业人员,日薪才能有大几千收入。首先有承包的能力人很少,整个行业冰雪公司加起来不超过20家,上面说的一天能挣一两万的,可能就是个位数。
在这个行业,专业水准是不藏假的,刻的好总有一碗饭吃,手艺不行就没有人雇你干活。圈子很小,全国真正能谈得上为冰雕师的可能都不足百人。
新浪新闻在场:冰雕行业分淡旺季吗?冰雕师“只有冬天有活干”是真的吗?
陈荣欣:我们90%的钱都是在冬季挣的。
而且我们冬天的制作周期只有短短不到40天,一般11月末开始筹备,12月初才开始有冰,我们建设到1月初,哈尔滨要开门迎客了,所有的工程项目全部要竣工。
一年四季都从事这个行业的也有,夏季有四季的冰雪馆、很多南方的景区有室内冰雪景观,甚至出国去南半球做的情况也有。
这对冰雕师的身体损伤特别大。比如在海南三亚制作,室外零上30度,冷库内零下20度,进出有上下50度的温差,你出来去趟卫生间,带着一身汗再回到零下20度,感冒都是小事,风湿骨病就是这样折腾出来的,我们很多人身体的各个小关节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不能“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
其实很多人淡季会做其他相关工作,比如说做城市景观雕塑、做博物馆里边的水泥雕塑、做一些装饰类工程、做不锈钢雕塑等等。雕塑这个行业不分淡季旺季,我们在冬季的时候雕冰刻雪,在夏季的时候雕刻泥和金属。
冰雕师如果只会冰雕,除此之外不具备任何生存技能,那就有点尴尬了。
新浪新闻在场:哈尔滨冰雪游爆火之后,对冰雕工作的要求有没有变化?
陈荣欣:对创作速度和质量肯定会有更高的要求。
每个环节都要比以前提起百倍的精神,比如说在施工过程中,以前只有三五个游客会感兴趣驻足观看,现在有一两百人围观,我们就得立起文明施工的围挡或者是拉上安全警戒线。
一块冰将近半吨沉,砌到两三米高以后,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了。我们雕刻的时候,碎冰都是百八十斤的往下掉,经常有很多选手经验不足,把自己的手脚砸伤就是粉碎性骨折。
有些人只看到行业的好处,而不知道心酸的一面。当大家对这个行业了解完善之后,才能判断它是不是香饽饽。
新浪新闻在场:冰雕师还有哪些心酸的一面?
陈荣欣:第一关要克服的就是寒冷。保守估计我们每天要在户外待10个小时左右,如果遇到特别着急的项目,需要抢工,会更久。我们曾经有一次,4个人三班倒,昼夜施工4天做了4个冰雕景观,每个人在户外工作都超过18个小时。
长期在户外施工是不能经常进到室内的,因为雕刻过程中身上经常会沾一些冰沫雪沫,如果冷了就进入屋,这些冰沫雪沫在室内融化了,衣服变潮湿,出去会更冷。
再有我们很少喝水。因为冷的环境下人喝的水越多越冷,哪怕你喝的是热水。我们穿的比较厚重,上厕所也不是很方便,真渴了就在嘴里含一块冰。
还有吃饭问题。如果回到屋里吃,暖暖和和地吃完饭了,身上的冰雪都融化了。尤其天刚黑的时候是最冷的时候,人就容易坚持不住。所以我们就会在户外吃饭,热腾腾的饭刚打开,两三分钟就凉了,就得尽快吃。
我们很多人都有风湿关节以及胃病。
新浪新闻在场:创作一个冰雕要花多长时间?
陈荣欣:常规我们分为两种,一种我们叫做赛事作品,就是兆麟公园或者冰雪大世界里常看到的精品赛事区,这种赛事区的作品普遍的尺寸是2米×2米,也是专业组的赛事作品尺寸,制作的时间一般都是两天半,因为它会雕得很精巧。
另外一种我们称之为叫工程活,比如说市政街道的景观、飞机场火车站的迎宾,让群众进行合影观赏,它就不适合雕得很精细,只是展期需要长一些,一两天就雕刻完了。
冰雪辽宁舰则属于冰建作品,冰雕和冰建是两回事儿。冰建是用冰块为砖、用水作为粘合剂,一块一块砌筑出来。冰雕是用刀做减法,把砌筑好的冰块雕刻成我们想要的形态。
会用到电锯、油锯、毛刺、直磨机、角磨机等等电动工具,手动工具的类型就多了,平刀、叉刀、绞刀、圆弧刀,根据雕刻的尺寸大小选择不同的刀。
新浪新闻在场:会担心冰化掉吗?
陈荣欣:关于冰雪的艺术我们有一个很浪漫的说法,它美的原因就在于它是瞬时艺术,不是永恒的。大家为什么每到冬季都想来哈尔滨,因为大家都知道开春以后,冰雪就消融回归大地了。
冰雕艺术作品我们称之为叫天做一半,人做一半。我们从松花江取出一块冰,通过冰雕师的双手雕刻成我们想要的形态,但是当我们冰雕师放下手中的工具之后,太阳和风依旧在塑造它,经过风蚀,经过日照,它会变得更圆润、更通透、更光滑,直到它春归化水最后又回到我们的母亲河。
消逝的美也是美的表现的一种,它是一种从精巧到回归本真的过程。
同时,我们后期也会有一定的养护工作。对于精巧的冰雕,即使没化成水,很多精巧细致的构件都会随着风化产生损失,坍塌、掉落或者是直接升华了,尤其是影响呈现的一些关键部件,我们会尽自己的能力去进行修补,比如去年给龙补过牙。对于大型冰建,需要维持一定的展期,如果有缝不补,就会被风侵蚀得越来越宽,为了延长展期,每天都会有工人班组进行修缮,修补之后也不会有痕迹。
新浪新闻在场:冰雕行业都有哪些工种?
陈荣欣:冰雕行业最上游是采冰。有大锯手、力工师傅与机械操作手、放线员、开槽油锯手和椽(chuan)子师傅、叉车师傅和司机师傅。
大锯手在冰面上进行放线后,将冰切成块,但不完全切开,为后续工序做准备。力工师傅在江面上或配合机械操作手,将江面上的浮雪推进,使冰能更好地冻结且更通透,便于制作冰雕。放线员在采冰现场进行放线工作,规划出江面采冰的面积、上冰通道、工程机械聚集区域以及人工操作区域等。在大锯手切割冰面后,用大冰椽等工具在冰上开出槽,形成流动通道,并将连在一起的大冰块穿成小块,以便运输。最后,叉车师傅将开采好的冰装车,司机师傅则将冰运送至施工地点。
到了施工地点之后就是冰建团队,有油锯手、吊车叉车师傅、电工师傅。油锯手把运输来的冰块切成所需尺寸和形状,因为运输过程中冰块可能会有磕碰和运损,需要进行修整。吊车、叉车师傅配合将切割好的冰块砌筑起来,完成冰建的基础搭建工作。电工师傅负责在冰建过程中,在冰结构里安装灯光,以增强冰雕的展示效果。
在冰建完成后,雕刻师将冰块雕刻成精美的形态,这需要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创造力,是冰雕创作的关键环节。
看似都是体力活,很多环节都存在一定的经验和技巧。采冰的师傅,他们一辈子在冰上、在水边走,大多数人都有掉到冰水里的经历,没有一定的经验,光有体力冲到江里,那是生命的危险。
新浪新闻在场:你是怎么走上冰雕道路的?
陈荣欣:最初接触冰雕是2008年,那时候我14岁,正在读中学。当时哈尔滨每年都有中小学生冰雕比赛,班主任老师推荐了我,一方面是我擅长画画,另一方面也是我成绩不太好,参加赛事能加分。
学校组织了兴趣培养小组,专门教我们制作冰雕雪雕的技法,从画稿到捏泥稿,再到实训。我是美术专业雕塑方向的考生,大学之后报考了城市景观雕塑专业,还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毕业之后短暂地在北京工作过,但我发现自己很难割舍冰雪,2018年又回到了哈尔滨。
新浪新闻在场:对于冰雕艺术未来的发展,你有哪些期望和愿景?
陈荣欣:期望有更多的人来从事这个行业,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家乡哈尔滨。
北方的冬季很漫长,很多时候不利于就业,也不利于工作的推进,黑龙江是人口流失大省。因为自己的父母从小不在身边,我希望能借助创造的更多工作岗位,让大家在自己的家乡就能得到一份温饱的工作,不用外出打工外出创业,就有更多的孩子,不再是留守儿童,有更多的老人不再是空巢老人。
推荐阅读